黃易群俠傳M脫機外掛應用程式黃易神行
912
0

令人傻眼的知識 - Happy Corner

bb11111 發表於 2007-2-14 17:18:24 |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|倒序瀏覽 |
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Happy_Corner


Happy Corner
磨柱,又被稱為阿魯巴(臺灣)或Happy Corner(香港)。是一種在東亞地區男性學生之間很受歡迎、用來虐待或開玩笑的團體遊戲。

手段

多名同學把一名男生抬起,然後以硬物來玩弄其下體,包括在柱上磨擦:
在香港,這些行為通常稱為「con人」和「被人con」。
台灣則為「阿」與「被阿」。
亦有將二人同時抬舉,彼此下體互相撞擊:
香港稱為「X-con」。
臺灣稱為「對阿」,即「對撞阿魯巴」,又稱作「雙龍會」。
1998年發展出將人抬起在灌木叢上磨擦拖行的變種
在香港稱為「剪草」,
台灣學生則稱之為「草上飛」。
在香港男學生宿舍,當一名男宿生生日或被發現初談戀愛時,happy corner會是其中一種常見慶祝方式,另加唱歌贈興,歌詞改編自英文的生日歌,歌詞為重覆“Happy corner to you”四次。
在臺灣,學生玩阿魯巴時,通常都會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樹幹或任何柱狀事物,或以圍繞摩擦的方式戲弄受害者。通常,玩此遊戲的目的往往並非真的要製造被玩弄者肉體上的疼痛或傷害,而是一種群體意識的發揮(集中眾人的力量對付團體中唱反調或說錯話的搗蛋者),用來教訓受害者(以開玩笑的態度),或單純只是一種欺負弱小的娛樂。
在廣東,這種遊戲被稱為磨柱,主要是把被罰者的下體撞往牆角,然後磨擦。很多時候太過激烈的玩法會磨穿甚至磨損褲子,且磨柱側重於磨,而不是撞。

名稱由來

在此種遊戲在不同地區幾種不同的名稱中,「Happy Corner」的起源是比較沒有爭議,它單純是源自生日快樂歌《Happy Birthday》的一種變體,但關於台灣所使用的稱呼「阿魯巴」(Aluba,帶有點日語發音的感覺),起源則有點曲折。
在早期,台灣的年輕學子間就曾見過零星的類似遊戲出現,但當時此遊戲並沒有比較明確的命名,只有像是「撞條仔」(台語,撞柱子的意思)之類的俗稱,或是根據遊戲時使用的對象工具而有像是上樹、上柱、上窗、上飲水機或乃至於上某人之類的稱呼。後來在解嚴前後,台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學生在玩這個遊戲時,用台灣話群呼:「乎死(台語中發音類似「四」)啦!」當時因為該群學生中有一位剛得知阿拉伯文的「四」讀作「阿魯巴」(arba'atun)遂呼之,登時一呼百應,乃成該群學生後來遊戲時的代號隱語。此種用法其後逐漸傳開,乃成「阿魯巴」一辭的主要意涵。

Happy corner文化產生的問題

Happy corner文化在1990年代在香港的大專界非常流行,特別是作為迎新營的重要活動。有傳指,香港大學於九十年代con人時高喊「con you」,實與「Kong U」之音雷同,故此文化在香港大學曾盛極一時。更可怕的,是有小部份人把這種遊戲用到兩個不太熟悉的異性同學身上,類似模擬性交。有學生因為拒絕參與有關行為,而被學長批評為“不合作”、“態度惡劣”。有學生因為抵擋不住朋輩的壓力而屈就,造成心理上的創傷。而這個年代的大學生,在性方面亦異常開放。有人指正是因為這種 happy corner 文化做成的。因此,這種活動受到一些人士的批評,據說會影響其性能力。亦曾有人在報章撰文來批判這種文化。
由於這個遊戲危險又含性暗示,2005年1月臺灣教育部發文給各級學校,要求禁止學生玩阿魯巴。但有香港大專院校,依然有此文化,特別是香港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。此外台灣國防部早在2004年年初就已下令禁止於軍中玩阿魯巴



以上文章來源:  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Happy_Corner

[ 本文最後由 bb11111 於 2007-2-14 17:23 編輯 ]
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讚 幹 分享分享 FB分享
回覆

使用道具 舉報
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
手機版 | Archiver | 外掛聯合國

GMT+8, 2024-11-25 17:16 , Processed in 0.042205 second(s), 20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版權說明:
  本站不會製作、經銷、代理外掛程式。僅免費提供外掛程式下載前之掃毒及掃木馬等安全檢測驗證,協助會員遠離盜號危險程式。本站所有資料均來自網際網路收集整理,說明文字暨下載連結轉載自原程 式開發站。站上出現之公司名稱、遊戲名稱、程式等,商標及著作權,均歸各公司及程式原創所有,本站程式所有權歸外掛聯合國所有。本程式所有權歸外掛聯合國所有.......

回頂部
第二步?
第三步?